造甲乡造甲社区: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今年以来,造甲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深化共商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以“组织之力”激发释放“乡村治理之力”。
强化减负赋能,推动“群众上门”向“干部下沉”转变。全面推行“全员下沉村组、联点包户到人、一人轮流值班”工作机制,变“全员坐班”为“轮流值班”,变“专岗制”为“全岗通”,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崔婶上次你说要交医保,我来之前在系统里查了一下,你家去年交的6个人,我来帮您把医疗保险交上。”社区副书记卢继梅同志正在“走村入户”帮助社区群众缴纳医保。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造甲社区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成”,把“会场”变“现场”,做到在一线察实情,在一线解难题,在一线促发展,有效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快响应”。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社区干部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提升。
主动搭建平台,推动“一人说”向“大家议”转变。社区以每周群众议事为契机,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积极搭建集“休闲娱乐、联络感情、倾听民声、收集民意、集中议事”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依托群众活动场所,实现了“一人说”向“大家议”的转变。结合民生诉求接访等工作,引导群众主动说事、集体议事、共同理事,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按照“事前问事、定期议事、及时办事、事后评事”的“讲事评事”办事流程参与到治理工作环节。自从实施以来共开展80多场居民议事会,收集212项服务清单,推动组建群众邻里矛盾调处、公益服务等5支群众自治志愿服务队,有效激发基层治理群众自治力量。对村民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办理情况通过代表议事及时反馈,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做好解释,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
紧扣需求导向,推动“群众呼声”向“满意掌声”转变。以群众服务场所为依托,紧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建立三项工作机制,推动“群众呼声”向“满意掌声”转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色联盟之家”“红色物业”驿站,结合各类宣传月、宣传周和“我们的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活动,以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网格员化身“政策解读者”,一边与群众拉家常,收集大家对于推进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边通过讲故事、说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举措。截至目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红色联盟之家”为平台,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活动60余次,覆盖群众600多人次,争取做到让每位群众都知晓党的惠民政策。(撰稿人:魏珍珍,审核人:扈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