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岗集镇:答好“三道题” 交出乡村振兴“满分”答卷

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紧扣基层发展脉搏,聚焦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三大关键领域,通过答好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三道”满分题,交出乡村振兴“完美答卷”。
答好组织建设“必答题”,筑牢战斗堡垒根基。强化理论武装,点亮思想“指明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2025年,召开基层党建专题会议2次,深入村(社区)调研4次,开展理论宣讲10余场次,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优化阵地建设,搭建党群“连心桥”。2025年将升级改造6处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建成的6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室,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服务。建成“红色驿站”“工会驿站”“邻里中心”等“暖心”阵地5处,解决环卫工人、货车驾驶员等群体“落脚难、休息难、停车难”问题。打造“白燕书屋”“金湖小课堂”“移动书屋”等7处“托幼”场所。建强干部队伍,锻造攻坚“先锋队”。2021年以来,通过“引凤还巢”等方式,吸引21名优秀返乡务工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充实到村“两委”。镇区内调整4名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共举办3次后备干部选拔,将48名优秀大学生纳入村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基层干部队伍。
答好产业发展“关键题”,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党建引领破局,点燃发展“新引擎”。成立1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小组,深入一线精准对接需求。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先锋行动”,党员在项目引进、土地流转等环节冲锋在前。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共建,2025年青峰岭村党委与企业党支部联建,在党员活动、带动就业、农产品助销等方面成效显著。产业多元融合,拓宽增收“快车道”。深度挖掘农业产业潜力,桃山村党支部与企业联建,流转土地发展薄壳山核桃种植,实现多方共赢。青峰岭村依托特色种植,发展收储加工、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打造精品村示范点,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形成“春有踏青夏有果,秋有螃蟹冬有鱼”的四季业态。强化要素保障,厚植产业“营养土”。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加强监督审计,定期公开财务信息。建立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科学论证、精准评估项目。强化考核激励,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两委”绩效考核挂钩。建立“谋发展、促振兴”会议机制,邀请各方人士建言献策,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发展动能。
答好基层治理“基础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完善服务体系,编织民生“保障网”。深化“党建 +志愿”引领行动,发动400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吸纳新就业群体,壮大“岗好有你”等志愿服务队伍。全镇共组建39支志愿服务队,涵盖985名志愿者,“城管蓝”“邮政绿”等汇聚成“志愿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治理模式,搭建议事“板凳会”。以“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式”走访、“包联式”跟访、“派单式”接访、“地毯式”巡访。构建党员包联群众“1+N” 机制,定期“敲门问需”,建立重点人群“红黄绿”台账。创设“板凳议事会”“红色茶社”,形成新型自治议事主体,收集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30条,解决烦心事360余件。强化党群联动,奏响共治“和谐曲”。整合“两代表一委员”“四员一律”、群众代表等议事力量,建立170名“五老”人员信息库,设立19个“五老调解室”“柔性”化解矛盾纠纷。联动职能单位、辖区企业,完成10多项服务民生事项,通过村企联建、党建共建开展“五个到家”活动10余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撰稿人:杨玲玲;审核:周永峰)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