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巷镇:“三点发力”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朱巷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路径新模式,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任务来抓,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拓宽学习渠道、延伸服务内容,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跟进、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真正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让流动党员在异地感受到“家乡暖”。
找准教育“立足点”,实行多元化培训,让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线下送学和线上研学齐发力,推动流动党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居住地相对稳定的流动党员,引导前往所在地党组织参加学习。“云端式”研学。整合线上资源,借助“安徽先锋网”、“长丰先锋网”、学习强国、微信工作群等平台,落实“每天阅读、每周推荐、每月分享”机制,聚焦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需求侧”与“供给侧”,分领域推送政策理论、党建动态、经验做法等信息近300条,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实现“把支部放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结对式”促学。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与流动党员学习活动有机结合,紧扣流动党员返乡时间节点及重大节假日,依托电教远教站点,采取举办上党课、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回乡流动党员参加本地组织生活,确保线下“充电”不掉队,学习教育“不断档”。
聚焦信息“关键点”,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稳定性差等特点,实行“跟踪式、关爱式”管理模式。动态化情况跟踪。依托各村党支部与在外流动党员建立的沟通联系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并动态更新“一人一册”管理台账,对52名流动党员进行常态化、跟踪式服务,实时了解流动党员流出去向、流出时间,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采取定期电话沟通方式,实时掌握其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多样化活动暖心。为流动党员设置专属联系人,落实“专属关爱”联络机制,实现“一对一联络、多元化服务”,以走访慰问、加强人文关怀等方式,构建流动党员与家乡的“连心桥”。依托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1+1+N”的模式建立结对联系制度,以月为周期,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流动党员进行谈心谈话,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
瞄准服务“落脚点”,实现精准化使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忘乡”。多措并举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外信息广、见识多的优势,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持续开展承诺践诺、“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根据岗位职责提出一句话承诺,包保群众家中张贴承诺内容,督促定期履职,并接受群众监督。聚焦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将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理念带回家乡。常态化举办“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红丰回归”等特色活动,让在外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踊跃建言献策,目前,已吸引近20余名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言献策。(供稿:赵敏 审稿:邓兆玉)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