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杜集镇:“窗帘之约”映初心 党建引领织密民生守护网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近日,长丰县杜集镇积极探索创新,以“窗帘之约”为载体,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服务,通过关注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细节,架起党群“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支部牵线,“红窗帘”架起党群“连心桥”。为有效推广践行“窗帘之约”品牌经验做法,镇党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积极开展杜集镇“窗帘之约”红集行动,真正做到对辖区重点人群精准摸排、应统尽统。建立“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网格员”责任链条,实行“晨看窗帘晚看灯”打卡制度,动态掌握老人生活状态。各村居(社区)党支部划定党员责任片区,建立“一人一档”服务台账,采取“1名党员+1户老人+N名志愿者”结对模式,明确党员每日“看窗帘、问近况”、每周“帮代办、做实事”、每月“联子女、报平安”的服务职责。目前,全镇18个村居(社区)已完成2202户重点人群摸排工作,关注对象255户,已纳入服务对象117户,已村居(社区)为单位组建18支志愿服务总队,117支志愿服务小分队。
多方联动,“微服务”织密关爱“防护网”。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整合民政、应急、卫健、妇联等部门资源,构建“窗帘之约1+N”配套服务体系。通过进组入户走访,察民情、问民需、解民忧。结合高龄、独居老人的共性化和个性化需求,党员干部定期帮老人代购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同时,整合村医、电工、理发师、热心邻居等力量,组建“三助一护”服务队(助餐、助医、助行+安全看护),通过“点单—派单—接单”服务模式,开展代购药品、上门理发、水电维修、就医陪护等便民服务。发动左邻右舍、热心群众加入“观察员”队伍,形成“党员主导+邻里补充”的监护网络,针对服务对象提供“一天一访”、关注对象提供“一周一访”常态化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重点人群急难愁盼问题8余件,提供代买代办服务13余次,开展义诊义剪活动6余场,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长效赋能,“小约定”激活治理“新动能”。切实将“窗帘之约”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推动服务从“应急保障”向“提升品质”延伸。为特殊老人家庭张贴“窗帘之约”标识、制定“爱心服务卡”、安装烟雾报警器等设备,实现“窗帘约定+智能预警”双重保障。建立“重点群体需求管理台账”,定期进行动态更新,形成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的服务机制。发动机关、村(社区)党员干部组建“红色代办队”“银色帮帮团”,结合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建立“发现问题—党员响应—支部协调—结果反馈”闭环机制,确保老人需求“件件有回音”。创新“窗帘积分”制度,村民可凭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定期评选“最美党员守护者”、“暖心邻里”,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氛围。(撰写人:徐晓雅;审核人: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