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建设“三个矩阵”让家门口的幸福“开门可及”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服务能级,全面强化党群服务阵地的政治、治理和服务功能,着力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让家门口的幸福“开门可及”。
强化引领,筑牢党员教育矩阵。筑牢“阵地链”。利用开发区党员教育站点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远教站点,按照“阵地建设规范化、师资力量专业化、教学培训常态化、课程设置特色化、办学保障制度化”的要求,建成1个大课堂、18个社区教学点,形成“1+18+N”的“家门口”党员学习立体式“教育矩阵”。激活“师资链”。选优配强师资力量,动员辖区范围内的优秀共产党员、党校专家、退伍老兵、行业标兵以及身边榜样等人员38人作为兼职讲师纳入库中,动态管理。组建“先锋宣讲队”12支,开展集中宣讲400余场,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完善“学习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组织3期轮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量体裁衣”,精准施训。分期分批组织2000余名党员到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杨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接受洗礼,汲取力量。
深耕善治,构建全域治理矩阵。画好全域网格。按照“地域相连、利于统管、规模合宜、无缝连接”的原则,将全区18个社区划分为114个网格,设立77个基础网格长,建立“1+18+114”微格治理体系,织密构建城市基层治理的“全域矩阵”,切实破解网格多方重复划分、职责任务模糊不清、边界管理衔接困难等突出问题。广泛协商议事。发挥“三位一体”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搭建“我们的圆桌会”“四方馆议事厅”“‘梅’烦恼”等17个社区协商议事品牌,2024年以来,开展“家门口”的睦邻调解286次。组建由专职调解员、片区民警、居民律师、红色小管家等多元主体组成智囊团367人,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发挥先锋作用。广泛开展“红色领航”行动,持续挖掘楼栋自治力量,实现辖区居民楼栋党建阵地全覆盖,目前已在全区65个小区招募党员志愿者540余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0余支,充分调动党员在楼栋发挥“先锋”力量。
统筹资源,建强党群服务矩阵。让阵地更“暖心”。围绕“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目标,推动小区、商圈、楼宇党群阵地全覆盖建设,整合歇歇角、工会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八大类阵地,推进一站式服务,建成1个开发区级党群服务中心、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若干个党群服务点,辐射30万余居民群众。让活动更“入心”。创新引入“京东服务+”项目,在全区积极推进“精准服务群众到小区”行动。聚焦青年群体需求,开办“青年夜校”,提供心理教育、手工制作等8项公益课程,总课程超200课时,服务青年群体2万人次。让服务更“走心”。根据区内居民、企业职工及新就业群体的多元需求,设置“歇歇角”、便民服务角、24h自习室、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等服务区域,提供“四点半课堂”、小哥法律咨询、长者课堂等暖心服务,创新设立“红色点单台”,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合力办单”机制。(撰稿人:朱涛,审核人:吴先智)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