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杜集镇:“三点发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长丰县杜集镇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在党建引领、产业赋能、融合发展上探索创新,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把握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杜集镇党委紧紧锚定“强班子、抓队伍、促发展”目标,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的“传帮带”作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头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动18名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发挥好头羊效应,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交叉任职。将村集体经济年度完成情况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推进措施,实行周考核、月排名,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来。积极鼓励和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深入挖掘人才资源,把有富民强村本领、具有开发潜力的能人巧匠充分利用起来,共同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开方子、谋路子。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组织设置模式,互补互动、共推产业、村级增收、群众致富。
产业赋能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杜集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以“村校企共建”为突破口,采取“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先后与高等院校签订帮扶协议,构建“大帮小、强带弱”抱团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利用镇村优质大米、食用菌、红薯粉丝、金丝皇菊等精细加工特色农产品,实现与高校企业互利共赢、群众收入稳步提升的局面。结合现有的稻虾共养品牌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延伸产业,打造研学基地、对接农旅市场,由种养业向“种、养、加、销”一体化拓展。深入推行“一村一品”工程,鼓励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寻找致富新产业,以需求为导向,邀请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到村一线授课,加大对山核桃、草莓、碧根果等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拓宽农业产业链增值空间,打造“有吃有喝又吃又喝”金银耳羹、果蔬蘑菇脆及“李上采悠”金丝皇菊等一批特色品牌,力争打造出具有浓郁家乡味的“杜集大礼包”,力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
融合发展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充分挖掘各村资源禀赋,变“单一模式”为“多元发展”。全面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摸底排查闲置土地、旧办公场所、校舍、大棚等资产“家底”,建立台账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改造、承包、租赁等方式,提高资产存量利用率。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村集体利用土地资源与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实现增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合作共享发展模式,吸纳群众以土地、现金入股分红,明确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的同时按股分红,由“土地流转”变成“土地入股”。充分发挥地位优势,以绿色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深度开发周边游项目,以“东部文旅片区”为核心,加强杜集鸟岛、五七干校、我的庄园等核心景区与造甲红色教育、研学旅游的串联互动,打造集果品采摘、休闲度假、风景观赏、农事体验、情怀民宿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撰写人:徐晓雅;审核人: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