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链联动”激活流动党员“红色动能”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路径新模式,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任务来抓,通过织密信息链、拓宽教育链、延伸作用链,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
织密“信息链”,让流动党员“安家”更“安心”。建立“动态排查+精准纳管”机制,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问题。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联合公安、人社等部门实现数据互通,每季度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专项行动,通过“线上对比+电话回访+实地摸排”,动态掌握流动党员流入时间、工作地址、家庭状况等信息。线下设立71个流动党员登记点,线上开通“归队码”,制作“回家指南”,引导2786名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码”上找组织。打造“15分钟服务圈”,在77个超市、小区门岗设置“流动党员驿站”,建立“一人一证、一居一册”动态信息库,实施“在册党员—流动党员1V1”结对机制,通过“五必访”制度,累计解决流动党员子女入学、老人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0余场次,让党组织成为流动党员的“主心骨”。
拓宽“教育链”,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针对流动党员“学习难集中”痛点,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教育体系。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长丰先锋”等平台,开设“指尖上的课堂”,定期推送政治理论、党内法规等学习内容400余篇,开展在线打卡学习、读书分享等活动40余场次;线下整合18个“流星之家”和57个流动党员联络站,通过“微座谈”“微党课”“微讨论”等形式,让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享、同学、同议”。探索“分类施教”模式,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设“夜间课堂”“周末课堂”;对返乡流动党员,开展“红色学习包”送学上门;对技术型党员,举办“工匠论坛”“技能擂台”。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红色星期五”主题党日、“周末课堂”等活动70余场,覆盖流动党员1000余人次,帮助127名流动党员实现“政治生日”微心愿,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延伸“作用链”,让流动党员“融入”更“有为”。将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搭建“先锋服务+基层治理”双平台。组建18支“流星先锋”志愿服务队,600余名流动党员认领家电维修、志愿巡逻、爱心送考等服务事项,累计认领群众微心愿78个;吸纳144名流动党员进入“红色小管家”队伍,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调动53名流动党员加入“百姓宣讲团”,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65场;鼓励74名流动党员参选小区业委会成员,推动社区治理向小区延伸。实施“人才回流”计划,连续两年举办“心有梦就长丰”青年人才沙龙,吸引400余名流动党员参与,征集意见建议700余条,推动26名新业态流动党员成为基层治理观察员。建立“流动党员先锋岗”“金点子”助企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在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攻克技术难题110余个,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撰稿人:席融,审核人:吴先智)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