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链聚力”助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见行见效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聚焦流动党员管理难覆盖、教育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通过建强组织链、抓实教育链、延伸作用链,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深度转变,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高飞不断线”。
织密组织链条,确保高飞风筝不断线。筑牢组织根基是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条块结合的组织体系。制定《双凤经开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十二条”》,线上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实现组织关系转接、信息动态更新“一网通办”,做到“流出流入双向掌握、线上线下同步管理”。线下结合社区网格、企业园区和商务楼宇,持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通过定期排查、数据比对、社区企业联动等方式,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及时纳入组织管理。对就业集中、稳定性较强的党员,依托产业链、项目一线设立功能型党小组;对分散流动的党员,按照属地原则纳入社区党组织或流动党员联络站,确保人人“归队有组织、学习有阵地”。截至目前,全区系统纳管流动党员380余名,18个社区分别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流星之家”,基本实现组织覆盖无死角、教育管理不断线。
精准教育供给,实现学习赋能不断档。贴近实际、分类施教是提升流动党员教育质效的关键。摒弃“一刀切”模式,依托“凤梧课堂”主阵地,构建起差异化、精准化的学习体系。针对在企在职党员,鼓励、指导企业开设“午间微课堂”“班后一刻钟”等灵活课堂,开展政策解读、技能提升专题培训;针对灵活就业、分散流动的党员,依托社区“流星之家”组织晚间学习、周末观影讨论,实现学习就业两不误。线上教学突出便捷灵活,开展线上结对帮学,依托学习强国、“双凤发布”微信公众号和流动党员微信群,推送安全生产、权益保障等定制课程,实现“指尖学习”常态化。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持续开展“送学上门”行动,组建由支部书记、红色小管家等组成的送学队伍,携带“学习赋能包”开展结对帮学,传递组织关怀。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各类定向教学活动80场,覆盖党员超1000人次,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搭建作用平台,推动奉献作为不离线。引导流动党员融入当地、服务发展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持续擦亮“流星计划”,激励流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促发展。持续深化“流星之家”服务功能,将其打造为流动党员参与治理、开展志愿服务的“前哨站”。鼓励具备专业特长或从业经验的流动党员加入“红色小管家”队伍,参与社区协商、项目咨询,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围绕产业发展、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中心任务,设立“流星先锋”“党员先锋岗”,引导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依托宁家铺子等党群服务站,、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积分评价和反馈激励机制,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政策宣传、扶老助弱、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归属感。今年以来,组织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20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有效助推企业和社区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实现“流入”与“贡献”同频共振。(撰稿人:李玉,审核人:吴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