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岗集镇斗镇社区:“四抓四促”奏响乡村振兴 “四部曲”

近年来,岗集镇斗镇社区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在教育、治理、产业、机制四个关键领域精准发力,绘就一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妙“协奏曲” 。
抓教育“精准滴灌”,促先锋队伍强筋骨。创新学习载体。 在村部设立“红色充电站”,每月10日开展“读书会”,组织党员学习乡村振兴政策32场,覆盖480人次。针对农忙时节,开设“田间课堂”18次,将党课搬到蔬菜大棚、果园基地,实现生产学习两不误。强化数字赋能。建立村级微信群,推送“安徽大课堂”等音视频8期,组织流动党员线上打卡学习,参学率从65%提升至89%。突出学用结合。开展“学政策、亮承诺”行动,24名党员签订“实事承诺书”,领办道路硬化、水渠清淤等项目19个,群众测评优秀率达94%。
抓治理“根系延伸”,促服务效能大提升。织密红色网格。将全村划分为18个“党员责任区”,36名党员担任“红色管家”,包联612户群众,建立“早巡晚访”机制,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27条,解决宅基地纠纷、农产品滞销等问题43件。激活自治活力。创新“庭院议事”模式,在村民家门口召开“板凳会”12次,协商通过《秸秆禁烧管理办法》《红白事简办公约》等制度,节约村民婚丧嫁娶开支超20万元。培育志愿力量。成立“党员帮帮团”,组建助农秋收、留守关爱等8支服务队,开展代销土特产、送医上门等志愿活动16次,惠及群众400余人,相关做法获长丰县先锋网、学习强国、安徽日报等媒体、网站报道20余次。
抓产业“靶向赋能”,促集体经济稳增收。支部牵头破难题。组织党员群众赴邻镇考察学习高粱、小麦种植技术3次,召开“金点子”座谈会5场,确定发展“订单农业+观光采摘”融合产业。整合资源强基础。争取上级配套资金10余万元,改造美好乡村农用机械停车棚,让附近100余户群众农用机械有地方停;党员示范促共富。设立“党员示范岗”3个,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6期,培养本土技术骨干3人,带动周边46户发展特色种植,户均年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0万元增至100万元,同比增长60%。
抓机制“长效管护”,促干群关系零距离。需求清单动态管理。通过“入户问需”收集群众诉求76条,建立“即办、协办、上报”三级处置机制,完成路灯安装、公厕改造等民生项目9个,办结率100%。服务阵地多功能。将村口小卖部改造为“信用超市”,提供快递收发、农资代购等10项便民服务,月均服务群众300余人次,节省村民进城交通费用超万元。考核激励树导向。 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度,将参与防汛抗旱、环境整治等工作量化评分,积分可兑换农资代金券,全年表彰“服务之星”12人,党员年均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从36小时提升至45小时。(撰稿人:郑菊;审核人: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