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圈融合”书写党群共治新答卷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阵地圈、协同治理圈、暖心服务圈”为脉络,推动三圈深度融合、协同发力,让党群关系从“各自为战”走向“共生共荣”,共同书写基层治理的崭新答卷。
红色“阵地圈”,筑牢共生根基。党建引领如同根系,将“红色阵地圈”深植基层土壤。建强组织体系。优化网格党支部设置,健全“小区党支部+楼栋长+红色小管家”三级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到小区楼栋、商圈市场,实现“一网格一支部”。深化网格化管理,让60个小区党支部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切实缩小服务半径,确保群众诉求能第一时间响应。打造红色阵地。依托18个党群服务中心、58个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39个业委会(物管会)和书记信箱“码”上办等线上平台,开展政策宣讲、党员教育、民意收集等活动800余场次,累计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300余件,真正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深化党员示范。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认领社区居民“微心愿”,推动党员在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让红色阵地成为党群共生的核心枢纽。
协同“治理圈”,激活共生动能。“红色联盟”打破壁垒,社区、物业、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形成“有事共商、难题共解”治理生态。健全联动机制。围绕“居民需求+社区资源+共建共享”主线,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联合社区、物业、单位等成立“红色联盟”,深入挖掘社区能人巧匠、热心人士等“独立”合伙人800余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停车难、绿化维护等民生问题。引入社会力量。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爱心商家”联盟、“党员经营户”等,动员律师、乡贤、医生等群体参与治理,形成常态化联系制度,定期更新“三项清单”,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格局。强化智慧赋能。运用数字化智慧平台实现问题“线上收集、线下处置”,实施“双网融合”治理,提升治理精准度。形成“需求-供给-反馈”的闭环机制,今年以来,解决216余件民生难题,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
暖心“服务圈”,升华共生温度。聚焦群众多元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搭建党群连心桥。组建“1+N”志愿团。以党员为核心,广泛吸纳青年志愿者、退休职工、专业技术人才等群体,打造“多彩峰宁”“红骑先锋”“小梅满”等特色队伍,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幼、健康义诊、法律援助等服务,让关怀渗透生活点滴。按需“点单供给”。通过书记信箱“码”上办“线上点单”、网格员入户“线下问需”双向渠道,精准对接需求,定制“周末课堂”“便民维修”“反诈宣传”等个性化项目,实现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深耕服务品牌。孵化“俭爱”新婚礼、“银龄数字同行”“小雏菊”等33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构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服务生态。目前,全区已凝聚55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2000余名党员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超千场,将服务融入日常,让暖心“服务圈”成为党群共生共荣的温情纽带。(撰稿人:倪楠楠,审核人:吴先智)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