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有”机制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通过构建“流而有家”“流而有管”“流而有为” 的“三有”工作机制,推动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被动”到“主动”,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
流而有家,组织覆盖让流动党员“落地生根”。经开区抓住流动党员分散性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全力推进组织覆盖,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线上+线下”双线摸排。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的“拉网式”排查,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台账,动态掌握流动党员信息。线下设立71个流动党员登记点,线上开通“归队码”,制作“回家指南”3000余份,引导2186名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构建三级联络体系。打造“开发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三级联络网络,依托18个党群服务中心和56个党群服务站点,发放含党徽、党章等“社区报到暖心包”300余份。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党员与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三个双向”联系机制,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流而有管,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针对流动党员工作时间不固定、学习难跟进的特点,经开区采取多元化教育手段,确保学习教育“不缺位”。打造“云端课堂”。依托“学习强国”“长丰先锋”等平台,建立48个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政治理论、党内法规等学习内容累计300余次。通过微信群开展线上研讨42场,寄送“学习大礼包”150余份,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充电补课”。创新“定制课堂”。根据流动党员行业特点,开展“点单式”教学。针对电商、物流等行业开展直播带货等实用培训28场;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推出“10分钟微党课”30余场,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用活“红色路线”。串联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杨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截止目前,组织沉浸式教学10场,覆盖党员500余人次。
流而有为,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发光发热”。经开区注重搭建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将“流动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组建志愿服务队。组建18支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200余名流动党员认领家电维修、志愿巡逻、爱心送考等服务事项。2025年以来,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2500余人次。参与基层治理。吸纳144名流动党员进入“红色小管家”队伍,参与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选拔23名流动党员加入“百姓宣讲团”,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25场。74名流动党员参选小区业委会成员。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先锋流动党员”突出贡献奖,制定涵盖工作业绩、志愿服务时长等量化考核标准。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热情。(撰稿人:崔广兰,审核人:吴先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