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先锋网 ↑合肥先锋网

长丰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 努力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

日期:2012/7/10     稿源:长丰先锋网     人气:109

近年来,我县围绕“全市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努力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健全考评机制,让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凭实绩用干部、向基层一线倾斜的用人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运用目标管理考核结果,横向比较在县内、市内所处位次,纵向比较提高幅度,综合比较各项干部考核结果,客观准确评价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坚持“以岗选人,人岗相适”,打破区域、年龄、身份、职级界限,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基层一线,深入考察、科学评价、综合分析干部特点特长和岗位职责要求,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把抓发展抓稳定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乡镇,把抓服务抓保障水平高的干部选拔到县直机关,激发各级各类干部潜能,充分发挥干部特长。2011年以来,县委共选拔、交流、调整科级领导干部506名。

---创新提名方式,让选人视野更加广阔。先后出台《长丰县职位空岗预告及民主推荐拟任人选工作暂行规定》、《长丰县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支持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提名,鼓励广大干部群众联名推荐提名,激励干部毛遂自荐提名,全方位拓宽视野,无梗阻畅通渠道,真正将选人用人视野覆盖到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条件艰苦的岗位、矛盾复杂的岗位。2010年以来,通过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群众联名推荐、干部自荐的科级干部职位推荐人选达588名。

---科学设计程序,让竞争选拔更加公平。2010年出台《长丰县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暂行办法》,探索实行全程差额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同年,制定《公推竞职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方案》,采取领导干部大会推荐“多进10”、竞职演讲(全委扩大会推荐)“10进3”、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3进1”等多环节竞争方式,选拔任用了5名科级领导干部。今年初,县委制定《公推自荐提名科级领导干部方案》,采取干部自荐择岗、领导干部大会推荐“多进3”、组织考察“3进2”、县委常委会票决“2进1”等多环节竞争方式,选拔任用了12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正科职领导干部10名。这两次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过程,是我县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前期环节注重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素质、干部群众认可度和知晓度,后期环节注重考察干部工作实绩和人岗匹配程度,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适的配备目标,得到了全县广大干群的广泛认同。

---扩大干部参与,让选贤任能更加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尊重和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多方酝酿,民主决策。2010年以来,先后2次召开县委全委(扩大)会民主推荐干部,3次召开全县正科职以上干部会议民主推荐干部。在干部考察时,充分听取干部工作服务对象、身边同事的意见;在干部酝酿时,根据干部职位和人选的情况,分别听取和征求县人大、政协党组、相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在讨论决定时,实行常委会无记名票决,对竞争性选拔的干部人选,实行常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

----多元挂职锻炼,让人才储备更加充足。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机制,打造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平台,积极储备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坚持每两年定期从县直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先后选派六批共18名后备干部到信访一线挂职。先后三批选派23名干部到合肥市相关市区街道、社区挂职锻炼,学习市区建设管理经验,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需求。先后选派近千名干部赴先发地区进行招商活动,在经济发展前沿阵地锤炼干部。

---坚持开放透明,让选人用人更加阳光。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力度,坚持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不断丰富干部考察、干部任前公示内容,采取报纸、电视、网站、公开栏公示等方式,扩大干部群众知晓面。2010年以来,全县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公示208次,干部任前公示102次。开通12380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专门举报电话,对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期间,干部群众反映举报的问题进行认真核实、调查处理。对决定任免的干部,通过县政府网站、长丰先锋网,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显著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干部是事业兴衰的决定因素。选准用好干部、选优配强班子,对我县顺利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必然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长丰县委组织部 
processed in 0.0469 seconds, 6 queries